·          

·         2011-02-09

 

·         418


 

醫學系不會沒飯碗但不再是金飯碗

 

·         編輯部撰文陳培思

 

一向被視為天之驕子的醫科,雖然指考分數仍穩居冠軍寶座,實際上地位已經有所動搖,台大醫學系主任黃天祥說,「以前滿級分學生第一志願都是填醫學系,現在卻有1015%的人不會選醫科,」受到健保制度影響,醫生收入下滑,加上醫學訓練辛苦,學生寧可念其他科系。

目前台灣西醫師人數約38萬人,平均每一名西醫服務650人,符合先進國家標準,醫師數量已經足夠,但每年12所醫學院還會產出超過千名醫師,造成大城市醫師生存競爭日益激烈,開業不如以往容易,台北市近年就少了30%的診所。

收入下滑等同於企業主管階層

以往醫師收入都是名列前20%,現在卻下滑到50%,醫師薪資大約等同企業中高階人員,目前公立醫院新進住院醫師的底薪大約44.5萬元,但加上值班津貼、醫師執照獎勵金等,實際薪資約56萬元,至於私立醫院住院醫師薪資大多採績效制,比公立醫院略高一些。

「醫師不會沒飯碗,但不再是金飯碗了,」黃天祥說,雖然醫生收入比一般人高,但換算工作時間和壓力,「假使你對醫生沒有理想,只想要賺錢,千萬不要來念醫學系。」

黃天祥說,很多學生選擇醫科,都是因為背負家人期待,然而,醫師還必須承擔高風險與責任,而且醫學中心的醫師,必須兼顧到服務、教學、研究三個領域,工作量更是可觀。

大醫院主治醫師沒有缺額

很多人都只看到醫師的光環,卻不知道醫師的養成訓練有多麼漫長辛苦。醫學系四年級升五年級時,必須先參加第一階段國家考試,以取得第二階段國家考試資格,到了六、七年級,開始12年實習醫生生活,輪流在醫院各專科實習,畢業後參加第二階段國家考試,取得醫師執照。

接著,就是為期1年的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YG1, Post graduate first year),之後擔任住院醫生,在各專科受訓,訓練時間長短不同,一般內科約3年,但神經外科則可能78年以上,每科平均約要4年左右,訓練完成後再參加醫學會主辦的專科醫師執照考試。

每年住院醫師都會評鑑,選擇可往上晉升的住院醫師,期間還會再參加醫學會的次專科考試,最後加入行政事務歷練,擔任總住院醫師,成為主治醫生候選人。

主治醫師是許多醫師憧憬的位置,但如果沒有缺額,就無法升上主治醫師,現況大概會令醫學系學生大失所望,「大醫院主治醫師都沒有缺了,要等到他們退休還要好一陣子,」黃天祥說,大型醫院沒有升遷機會,促使住院醫師們選擇自行開業。

「事多、錢少、糾紛多」的專科沒人要

在健保給付制度影響,以及美容風氣盛行下,以前被認為是「小科」的皮膚科搖身一變成了當紅炸子雞,是近年學生們選填志願的第一位,其他較輕鬆的科別,如耳鼻喉科、眼科等,也一樣受歡迎。

至於早年大家最想擠入的內、外、婦、兒四大科,人氣大幅下滑。內科是所有醫學的基礎,還是有不少人專科首選內科,但婦科和兒科,受到少子化浪潮衝擊,不再像過去具吸引力;而外科醫生要24小時待命,且健保給付同工不同酬,更使得學生興趣缺缺。

部分專科招不滿人,有些專科卻搶破頭,為了避免人力失衡,教育部預計將會控管限縮某些專科名額,避免學生一窩蜂擠到某幾個熱門專科。

不用24小時待命、較不忙碌的科特別受歡迎,反之,「事多、錢少、糾紛多」的科別,大家避之唯恐不及,因為醫療糾紛也是選擇專科的重要考量,黃天祥說,「一旦扯上醫療糾紛就很麻煩,台灣的醫療過失必須由醫生自行承擔,有侵入性治療的專科自然風險較高。」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邱泰源認為,醫學院學生與其追逐熱門專科,不如從病人角度思考未來醫療體系會怎麼改善,「否則從進醫學系到畢業,時間這麼漫長,開始執業時會發現市場人力需求又重新洗牌,永遠慢了一步。」

基層第一線的家醫科醫師不足

邱泰源說,台灣現有的醫生,把太多力氣花在專科養成上,良好的醫療體系,醫學中心所占人力應該是金字塔頂端最小的一群,社區醫院和診所應該占大部分,但台灣現在剛好反過來,醫學中心不斷壯大,基層醫療卻在縮小,100床規模的社區醫院從500家銳減到200家,病人擠向大醫院,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醫院體系需要專科醫生,但社區醫院或診所,最需要的是家醫科醫師,邱泰源說,「醫師們花費好幾年受專科訓練,但醫學中心人滿為患,根本沒有位置,只好自己出來開設診所,繞了一圈,又還是做一般醫學的工作,白白浪費人力。」

有鑑於過度專科化,為了加強社區醫學,基層第一線的家醫科醫生嚴重不足,現在醫學系學生畢業必須接受PYG1,就是為了補足基層醫療訓練,才能完善醫療體系。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2月號(418)Career職場情報誌-

 

 

( 轉載自 中時電子報   12/2/2011 )


 

*          *          *

 

      一封答覆回應的信

 

      我想說幾句藏在心裏很久的話 , 事實上 , 當醫生並不容易賺大錢 , 賺大錢也不須要當醫生 , 其實當醫生是件很辛苦的事 , 尤其是人命關天 , 生命無價

      我常向患者說 , 你的體温高到40 , 我的體温也高到40度和你同樣的發昏 ; 你的血壓升到180 , 我的血壓也升到180度和你一樣的頭暈及心悸 , 對我來說 , 可見壓力有多大

      因此我常向年青人說 , 如要賺大錢 , 就不要當醫生。不必講到當老板 , 只須當個專業者 , 又好好的努力工作 , 一年賺個幾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都有可能 , 君不見去年美國某君將可領至4 億美金

      以一個可以考上醫學院的頭腦 , 在其他的職場衝鋒陷陣 , 應該不是難事。不要以為其他職場都是很辛苦 , 而當醫生較單純 , 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想法 ,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注定要幹那一行

      各人才智不同 , 天賦各異 , 如能各得其所 , 各發揮其所長 , 不只是國家有幸 , 社會有幸 , 甚至個人也可立下一番功業 , 有時也可獲取巨大財富!不是嗎?試問現在台灣的大醫院有幾家是醫生開的!世界的冨豪們有幾個是當醫生的

      只是當醫生也有一點好處 , 目前這個社會對醫生還是抱著尊敬的態度 , 因為醫人救人也是人生最大的功德 , 我們醫生在上班時 , 不是每天、每分、每秒都在造功德嗎!不是嗎

      值得慶幸的是 , 我們的同業絕大多數都是很好的醫生 , 都有仁心仁術的慈悲 , 視病如親的胸懷!雖然處在目前健保的寒流中 , 仍然默默的站在自己這嚴峻的崗位上 , 守護著我們這個寶島 , 這些可愛的二千三百萬鄉親

      當然 : 人各有志 , 不可強也

 

      ( 本文乃是一個在「退休感言」全文回應的公開答覆 , 於今年一月初登出 , 今方便於有緣的讀者 , 故轉載於此 , 以便閱覽)

 

( 轉載自 人生小品   3/7/2007 )

 

 

*          *          *

 

附幾張鄰近有歷史的照片 :

 

對面的天主教小學  ( 超過一百二十年的歷史 )

 

 

鄰街的天主教高級女子中學 ( 同樣的歷史 , 與上面小學屬同一系統 )

 

 

 

高級女子中學旁的林蔭道路 , 已成綠色隧道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方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