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某女大作家的名言 : 「 貧窮使人腐敗 , 匱乏使人墮落 ! 」

有了錢之後 : 「 不用鑽營奉承 , 不用小頭銳面 ! 」


結論 :「" 貪 " 有什麼不好 」 !   

 

攝影 : 消失的牛群  ( 編者 )   

 

 

       有段時間我經常到彰化、買林開會 , 只要沒有別的行程 , 我都會選擇搭

乘台鐵電聯車 。 一來 , 用以節省能源 ; 二來  , 電聯車有自動售票機 , 不用

排隊買票 。
 

        每當我走近售票機 , 總會有一位老婦人趨前問我要到那裡 , 然後從手

提包裡拿出我所要的車票 , 我付了款 , 就直接剪票入站 , 既方便又省事 。

這樣的場景不斷地搬演 , 老婦人他從不曾在劇中缺席 , 因此到現在我還不

會操作車站的售票機 。

 

        票價到底是多少 ? 我不清楚 ; 她找給我多少零錢 , 我也不曾點數 。

總之 , 我認為頂多是三、五十元 , 她提供我方便 , 賺些蠅頭小利也是應該 。

有次 , 老婦人手提包內沒有我所要的車票 , 她拿著一張儲值卡 , 插入售票

機 , 熟練地按了幾下按鍵 , 很快就掉下來張車票 。 剛好我口袋裡裝了一

堆硬幣 , 晃晃盪盪 , 令人難受 ,  就問她總共是多少錢 ? 記得好像是 42 元 ,

我給了五個十元硬幣 , 轉身就走 ; 老婦人及時的趕了過來 , 找給我 八塊錢 ,

她笑容可掬的告訴我 : 「 買賣算分 , 相請無論 。 」我不由一愕 , 拿起車

票一看 , 票價果真是 42 元 。 那她過去豈不沒收過我的服務費 ? 既然

收服務費 , 那她早出晚歸 , 成天守在售票機前 , 所為何來 ? 坐在車上 , 我

不停的思索這個問題 , 終於理出頭緒 ; 她向車站購買儲值卡會有優惠 ,

她以儲值卡去買票 , 再以原價轉賣給旅客 , 其中約一成的差價就是她的

所得 。
 

        錢人人都想要 , 因為許多人都說 : 有錢走遍天下 , 無錢寸步難行 , 、

記得有位知名的女作家曾在她的大作中如是寫道 : 「 錢是一個可以化腐

朽為神奇的東西 , 有了錢可以求取知識 , 豐衣足食 , 寬容大度 : 不用鑽營

奉承 , 不用小頭銳面 ; 行有餘力還可以舖橋造路 , 照顧殘疾 , 進而策勵學

子 , 為國育才 ...。如果勞心勞力去掙取財富的行為叫做 " 貪 " , 那 " 貪

" 有什麼不好 ? 」最後 , 她下了結論 : 「 貧窮使人腐敗 , 匱乏使人墮落 ;

貧窮的壓迫使人顧不及榮辱的分寸 , 那才是道德的淪喪 。 」


 


 

        多麼聳動的結論 : 「 貧窮使人腐敗 , 使人顧不及榮辱 , 也使得道德淪喪

。」依照她的羅輯 , 貧窮不就是罪惡的淵藪 ? 可是我非常納悶 , 妄下這些論

斷的女作家 , 早就是在南部最貧瘠的漁村長大 , 為何她只記得今天的榮華 ,

郤忘了昨日的窮困 。老婦人付出了勞力 , 辛苦工作 , 想必就是為了賺錢糊囗

, 可見她的家境並不寬裕 ; 他因為貧窮 , 不得不櫛風沐雨 , 躲在車站的廊簷下

兜售車票 ; 她原本可以加點服務費 , 多賺點錢 , 但她認為票價之外的分毫都

是不勞而獲的非份之財 , 她不該賺 , 也不想賺。 如果這種固本分、安身立

命的處世之道被曲張為 " 辱 " , 那老婦人能忍 " 辱 " 負重 , 敬之猶恐不及 ,

何恥之有 ?

 

        有一次莊子穿了一件補綴過的粗布大褂 , 用麻繩栓著破鞋 , 去見魏王 。

魏王曰 : 「 何先生之憊邪 ? 」莊子曰 : 「 士有道德不能行 , 憊也 : 衣敞履

穿 , 貧也 , 非憊也 ; 此所謂非遭時也 。」在亂世中 , 士大夫們只顧搜亂民

脂民膏 , 不顧百姓死活 , 貧窮是理所當然的事 , 何辱之有 ? 反倒是士大夫

不能躬行道德 , 使得民不聊生 , 那才是狽 ; 生不逢時 , 餓莩載道 , 卻有

人能獨享富貴 , 追求虛榮 , 那才是士大夫的真正辱。

 

        這位女作家認為 : 如果 " 貪 " 可以致富 , 有何不好 ? 她不但指 " 貧 "

為辱 , 甚而" 貪 " 為榮 , 對於這樣的悖論 , 我完全不能苟同 。賣車票

的老婦人或許目不識丁 , 也講不清什麼是榮辱 , 她尚且懂得不該貪取非

分之財 ; 而這位作家不但學富五車 , 還貴為掌理全國文化大業之要員 ,

竟還大言不慚地認為 " 貪 " 沒什麼不好 , 這也難怪貪贓枉法、燒殺擄

掠的犯罪事件會層出不窮 。

 

        德川家康在取得天下後 , 將豐臣秀吉時代 「 士商工農 」的社會

階級倒轉了過來 , 成為 「 士農工商 」。 他認為農民辛苦耕耘 , 提供

全國的糧食 , 是經濟的根本 , 是國家的瑰寶 , 宜應受到尊重 。而所

的商人根本不事生產 , 只是將缺乏的物質從甲地移到乙地 , 再從中擷

取利潤 。而世上處處皆有物質缺乏 , 如果任由商人高居上位 , 處處受

奸商壟斷 , 社會將永無寧日 。德川家康睿智的農民政策 , 以制度將

人壓於下 , 終於開創了長達 265 年的江戶幕府 , 讓日本全國能在和平

安定中過著安和樂利的日子 。

 

        社會的財富就像一座大水庫 , 是要靠全民共同努力 , 從事生產 ,

能源源不斷地挹注水庫中的儲水 。 而下游的用戶更應該懂得弱

三千只取一瓢 , 水庫中的蓄水也才能不虞匱乏 。殊不知有些人起了

貪念 , 不只取用一瓢 , 進而建造好多個大水池儲水 , 如此競囤積居

奇 , 再大的水庫遲早也會乾涸 , 那些只取一瓢的人最後就不得不靠著

涓滴度日 。

 

        這些人之所以會貧 , 並不是他們揮霍無度 , 而是因為有人貪求無

厭 。 更令人氣結的是 , 泉涸之際這些窮苦人家猶懂得相濡以沫 , 相

呴以溼 ; 反觀那些榨乾他人血汗的大亨 , 抱緊貪來的財富猶恐不及 ,

那還管得了在涸澤裡掙扎的涸轍之鮒 。我要請那位女作家 , 涸鮒

們被剝削到一無所有 , 勉強還能互相吐沫來潤澤對方 , 這種彼此互讓

、共同生存的情操 , 妳何其忍心苛責他們腐敗墮落 ?


 


 

        台灣有句俚語 : 「 小漢偷挽瓠 , 大漢偷牽牛 。」從小就養成偷摘瓠瓜

那種小貪的惡習 , 長大後就會犯下偷牽牛隻的大貪行徑 , 終至無惡不作 , 是

以 " 貪為萬惡之首 " 。翻開社會新聞版面 , 層出不窮的重大貪瀆案件並不是

因貧而貪 , 因為貧窮人家貪了多少錢 。大都是原本就很富有 , 只為了貪

求更大的榮華富貴 , 才會一貪就是百億千億 , 因為這樣 , 他們才有辦法身

懷鉅款 , 遠走高飛 , 進而打通關節 , 消遙法外 , 不用多久能在政商界呼風

喚雨 。尤有甚者 , 由於 " 錢 " 力無窮 , 更在 " 貪有什麼不好 ? " 這種謬論

助長下 , 他們只要從貪來的萬貫中拿出九牛一毛 , 施點舖橋造路的小惠 , 搖

身一變又成為正義的化身 , 受害的小老百姓對他們也只能徒呼奈何 !

 

        有錢不是罪過 , 但如果是費盡心機 , 不擇手段去賺錢 , 往往就不能顧及

道義 , 這就是罪過 。 古云 : 「 為富不仁 ! 為仁不富矣 。 」富與仁就好比

利與義 , 是很難兼的 。 想要廣蓄財富 , 就難以施行仁德 ;  要行仁德 , 就

難以成就富貴 。 唐朝有位縣官張廷賞 , 判了一位在逃被告重罪 , 並嚴加追

緝 ; 翌日 , 但見案桌有紙條留言 : 「 錢三萬貫 , 望乞不問此罪 。 」張縣官

深感受辱 , 震怒不已而擲之 ; 明日又是留言 : 「 十萬貫 , 如何 ? 」縣官就

此不問此罪 ; 下屬詑異不已 , 張曰 : 「 錢十萬貫 , 可通神矣 ! 無不可回之

, 吾恐禍及 , 不得不止 。 」錢可通神 , 法力無邊 , 豈能等閒視之 ! 錢是否能

通神 ? 我不得而知 , 但錢可動心 , 卻是千真萬確 ; 是以處心積慮去賺錢

會為害仁的施行 , 使得 「 為富不仁 」 , 更使得 「 為德不卒 」 , 就像這

張縣官 , 雖然有意施行仁德 , 最後還是經不起錢的誘惑 , 無法堅持到底、

半途而廢 。


 

 

        惡徒可以花費十萬貫買通縣官 , 當然就不會吝於捐出錙銖做些舖橋造路

的義舉 , 掩飾自已的罪行 。 這些為富不仁 , 出手闊綽的富人捐了一百 , 回

頭又向窮人剝削千 。說穿了 , 這些舖橋造路所花的錢 , 並非是富人的辛苦

所得 , 而是窮苦人家的民脂民膏 。

 

        社會上與其要那麼多賺取不義之財的富人來舖橋造路 , 不如多幾位賣車

票的貧窮老婦 , 以固本份的實際行動 , 來帶動不貪不取的善良風俗 。 貪念

不起 , 貧窮也就無由而生 , 誰還會願意棲身在車站的廊簷下櫛風沐雨 , 去賺

取那麼一點蠅頭小利 , 還  得飽受窮酸腐敗之譏 !  

 

 

攝於德奧邊界之阿爾卑斯山腳下  2012 . 9  

 

原文為五十年老同學林醫師之傑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方客 的頭像
    南方客

    (雪梨隨筆el

    南方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