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塑膠鏡框的眼鏡 : 憶達三兄 ( 2006 / 10 / 28 ) 

 

   塑膠鏡框的眼鏡 - 憶達三兄

 

      每當我戴上這付塑膠鏡框的眼鏡,就想起故人達三兄,他是我念醫

科時的同窗好友,也是中學校友,後來又成為很近的好鄰居,我們相交

己踰四十年。

 

      兩年前的初夏,我和內人回台灣,第二天從台中坐火車到彰化站下

車,欲前往媽祖廟-南瑤宮參拜,每次回來時,我們必來答謝神明 , 庇佑

我們全家在數千里外的平安。其實早在出國前,南瑤宮已是我們每年必

去參拜的廟宇,也是一座三級古蹟。

 

  在彰化火車站下車時,我內人突然說,她很想去探訪達三兄,因為

他的診所和住家就在火車站前不遠的地方。

 

      不過我以為約在二、三個月前,他還到台中來參加我們大女兒的喜

宴,而在半年前,我們在彰化北斗辰雄兄嫁女兒的喜宴上也曾碰面,當

時我們同窗數人包括明朗兄夫婦,振承兄夫婦以及清志兄夫婦,並且同

坐一桌相談盡歡,現在何必去打擾他,何況已近中午。但內人很堅持的

表示要去看他,而且又是順路,我想也好,雖然已近中午,能夠見個面

談幾句話也不錯。

 

  達三兄的診所就在以前俗稱三角公園的旁邊,也就是彰化基督教醫

院舊址的對面。我們走到他的診所門前,只見大門深鎖,門上貼著一張

告示,大意是言有事休診,如有信件,請寄左邊的隔鄰店家,我想可能

是去了美國吧,因他的妻兒都在彼岸,因此我和內人也就離開了。

 

      幾天後,從某一儀器商口中得知達三兄患重病的消息,我即去電明

朗兄,方知其病不輕,在台北的建哲兄曾到馬偕醫院探視,得知係胃癌

,因係末期,經剖腹探視後,已知無法切除,只能做化學療法。

 

  真是晴天霹靂,當時尚未輪到我看診,即於翌日同內人北上,先拜

訪建哲兄,並獲知其嚴重性,而後於次日赴馬偕醫院探視。

 

      只隔兩個多月未見面,如今只見他全身消瘦的躺在病床上,一邊的

手臂吊著點滴,真使人無法相信,昔日一向樂觀開朗的他會變得如此,

一個從不吸煙不喝酒的達三兄,會得如此的不幸!在他那虛弱的聲音中

,還特別交待我傳話給逸郎兄,希望不要常去看他,因為逸郎兄己去看

過好幾次,達三兄認為大家都很忙,他很過意不去,他已經很感激,聽

了真令人心酸,他還是那麼體貼老朋友!

 

  不久電話鈴聲響了,原來是在屏東市開業的宗武兄打來電話探問

病情,因達三兄已無法接電話,在旁照顧的大兒子就請我接,我只能

用很小的聲音告訴他,情況很不好。

 

      四十年前宗武兄的「阿三、「阿三哥」的叫聲突然的在我腦海

裏迴響,因為宗武兄以前就是這樣叫喊他,我知道他兩人當年的情誼

很深厚,而後「阿三哥」也就成為我們大部份同學對他的稱呼。雖然

我們同學大都喊他為「阿三哥」,但他卻是我們班上少數幾個最年輕

的一位。

 

  當年的醫科是比今天更為熱門的科系,在當年聯考只有百分之廿

幾的年代,能夠應屆就進入任何一所學校的醫科是不容易的,而達三

兄就是當年的應屆畢業生,可見其功課既不錯又最年輕。在中學時我

是高他一屆,而且也是重考生,因此雖然在讀醫科是同班,我卻長他

一歲。

 

      記得達三兄在學校時,是個快樂、豪爽、無憂無慮的標準好學生,

這也許與他的家世有關。不只他的周家家族在彰化市係望族,且嚴父

是位名眼科醫師,曾當縣公會理事長,而慈母是留日藥劑師,也曾領

導彰化縣藥師公會,一家三兄弟都學醫,他排行老二,真是一門三傑!

 

  我們在校時是同班,又是當年彰化中學的校友,因此平常就頗有

往來,但出學校後,我們接觸的機會反而更多。我是在彰化市的隔鄰

鄉鎮開業,而他則接替他父親在彰化市的眼科診所。在中部我們同窗

好友的聚會本來就不少,年輕時大約一、二個月,大家帶孩子聚餐一

次,後來我們住家搬到彰化市的陳稜路,離達三兄的診所只約有二百

公尺,加上孩子們也在同一所小學唸書,因此兩家往來就更密切。

 

  他第一次去日本旅遊,回來時帶回了兩箱的日本梨,還專程送一

箱至我家!達三兄的母親和他們住在一起,我們在達三兄家中還常與

伯母見面,伯母也是一位很仁慈、健談又開朗的長者,很歡迎我們的

到訪。

 

  達三兄的大哥在美國行醫,小弟在台北的馬偕醫院服務,而達三

兄則繼承父業,一家人陪著母親在彰化市的故居。約廿年前,達三兄

夫人帶著兩個尚在小學的兒子移居美國,而後達三兄,就真正的成為

太空人。

 

     他大約每年去美國探望妻兒兩次,每次約只有兩、三個星期,在

學校假期時夫人也會每年一次,帶著孩子們回台灣一段時間共享天倫。

其餘的時間,達三兄單獨陪著高齡的母親,匆匆已歷廿載!

 

  約兩年前的初夏,達三兄腹部忽感不適,且越來越嚴重,手足情

深的弟弟聞悉後,立即專程駕車回彰化,將達三兄送到台北馬偕醫院

檢查。經仔細檢查後,竟然發現是胃腫瘤,且情況頗為不妙,必須剖

腹探視,其弟也認為事態嚴重,就又將達三兄送回彰化,使達三兄能

和年近九十的老母親,見可能是最後的一面?真的是最後的一面!

 

     我們到台北探望達三兄不久後,就到英國旅遊十天,順便探訪在

倫敦工作的三女兒,回來後就接到達三兄辭世的消息,享年六十。

 

  後來我常想,當時我內人很渴望見他一面,或許真的有特殊的

預感!

 

      這付塑膠鏡框的眼鏡就是達三兄為我配的,也是我的第一付眼鏡。

 

      本來我的視力是非常的正常,但在我們出國後的第三年,視力忽然

變得模糊,報紙看不太清晰,我知道該是戴眼鏡的時候,因此我回台灣

時就去找達三兄,他認為有點老花眼及散光,因此替我配了這付眼鏡,

他要我先用塑膠鏡框,因為不久可能要再配付新的,真的,以後在國外

陸續配了六、七付,都配了很好的鏡框。

 

  眼鏡一付換過一付,但這付塑膠鏡框的眼鏡卻仍在使用,它用來看

文字已不靈光,但用來整理家園如修花草剪樹枝,及室內的掃地擦桌椅

可挺好用,因既可比沒有戴眼鏡時的視力來得好,還有保護眼睛免受外

物的傷害。

 

      十八年了,這付眼鏡已陪了我十八年

        最近每當我拿起這付眼鏡

        就想起了你

        達三兄:你在那裏!

 

        兩年前,你公祭時

        本想寫一篇弔文來給你

        只是無從下筆

 

        今早清掃後院楓樹的落葉

        又拿起了這付眼鏡

        突然心血來潮

        寫了這篇雜文,做為追憶

        達三兄:盼你安息!

 

          ( 寫於 二00六 年五月十八日 )

 

 

達三兄 ( ) 與我同學時攝於周兄尊翁眼科診所前

 

 

2 ). 憶小學的升學班 ( 2007 / 05 / 24 )

 

 

 

      憶小學的升學班

 

  雖然是五十多年前的往事 , 一生也唸了幾所學校 , 但國小的唸書時

代却是最令人回味的 , 尤其是最後二年的升學班。

 

      我們國小的升學班是從五年級開始 , 以與不想升學的同學分開 ,

分為升學班與普通班。我們的升學班有三班 , 而普通班好像是四班。升

學班裏有兩班是男生 , 一班是女生。

 

  五年級升學班的負責老師只有一位 , 他也是我們的導師 , 上課時間

也和普通班一樣 , 只是我們的老師辛苦多了 , 所有的課程他都會對我們

加强輔導 , 也許對我們懷有升學的使命感吧 ! 我們的老師是陳川富先生 ,

後來當了好幾任的校長再退休 , 如今雖已有八十之高壽 , 但還是很硬朗。

 

      以往老師也常找我看些小毛病 , 我都稱呼他為陳老師 , 而我診所內

的服務人員都稱呼他為陳校長 , 當然認識他的人也一樣以校長稱呼。有

一次我笑著向他問 , 我稱呼您為校長好呢 ? 還是老師好 ? 他不假思索的

, 還是老師好 , 我向他說 , 我也是這麼想 , 因為稱呼老師還是比較親切 ,

他聽了笑得很開心 !

 

  六年級的升學班就熱鬧得多 , 三班升學班有七個老師 , 我們班上就

被四個老師教過 , 國語、算術與自然就各有一位老師 , 另一位好像是當

導師並教體育及生活輔導  , 這七位老師之中 , 有五位是只剛從師範學校

畢業一年 , 當年的師資都是師範學校 , 因此畢業時約只有十八歲 , 也如

今天的高中畢業 , 所以都有滿腔的服務熱忱。

 

       我們這班的國語老師是李玉老師 , 是位女老師 , 教自然的是沈昌棋老

, 是屬於這麼年青的好老師 , 而教算術的洪火土老師年紀比較大一點 ,

但可能也只有卅出頭 , 而導師洪漢業老師也是只有卅幾歲而已 , 可以說

是我們學校的精英 , 他們教學都很認真。

 

  我們教算術的洪火土老師 , 身體魁梧頗有威嚴 , 他將每位學生都定

有身價 , 即每次考試的分數 , 最高者定為九十五分 , 少一分打手心一下 ,

我的身價好像是九十分 , 全班幾乎沒有同學不被打過 , 照我被打的經驗 ,

好像不是很痛 , 今天想 , 那是一份充滿著愛心的體罰 !

 

      記得當年大家都很用功 , 同學彼此之間的感情也特別好 , 可能是小

學的最後一年也有關係 , 而老師們也都很熱心的教學 , 每天好像都延長

二至三個小時 , 到下午八點左右才下課 , 所以我們每個人大都帶兩個便

, 幸好當時有一賣肉圓的小販 , 騎著腳踏車來販售 , 因此有的同學也

只須帶一個便當即可。我已經忘了當時是否有繳補習費 , 如有的話也是

非常的少 , 和老師們的熱忱不成比例 ! 畢竟在那個年代 , 一般的家庭都

不太好過 !

 

  當時盛行模擬考試 , 每個月考一次 , 同時大小考不斷 , 因此老師們

對每位同學的實力都瞭若指掌 。當年的升學考試 , 是各校分別招生 ,

要是老師建議我們填的那個學校 , 大概都會如願的金榜提名 ! 否則大部

份會慘遭滑鐵盧之恨的運 !

 

     學校到我們那村的距離約兩公里多 , 下課回家時已是下午八點以

, 時天已黑 ,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帶有手電筒和長長的小木棍 , 我們

曾經有一次在夏或秋的夜晚 , 在回家的大馬路上 , 打死了十三條小蛇 ,

如水蛇之類不是很有毒的小蛇 , 因馬路的兩旁都是水田 , 夏天或秋天 ,

那些水蛇爬上馬路的機會更多 , 因此在這兩季 , 一夜打死幾條小水蛇

是常有的事 ! 可見當年老師們和學生們也都是披星戴月的在奮鬥 !

 

  現在回憶起那麼久以前的往事 , 有甜蜜也有悵惘 , 甜蜜的是那些師

, 那些同學情 , 那些天真無邪的笑聲 , 那麼純樸可愛的校園 ! 而悵惘的

是我們六年級的老師們大都已凋零 !

 

      教我們算術的洪老師雖當了一段時間的校長 , 却於廿多年前得了

腦中風 , 躺了幾年也就辭世了 !

 

  教自然的沈老師多年前已退休 , 因兒女已婚並都有很好的工作 , 且

都住在台北 , 因此他夫婦也在台北再買一間房子 , 沈老師曾向我說 , 一方

面兒女的關 , 另外台北的藝文活動比較多 , 因此他夫婦也常上台北住 ,

就這樣中部北部輪流住 , 誰想到過了不久 , 却傳來惡運 , 沈老師因染疾

而魂歸道山 !

 

      而教國語的李老師 , 我小學畢業時她可能只有廿歲 , 在我的印象中 ,

她是一位沈靜又清秀的美少女 , 猶如今天令人心儀的女大學生 ,  自我畢

業後即未再見面 ; 多年前我們幾位小學的老同學 , 在台中舉行了一個小

型的同學會 , 而李老師也住在台中 , 所以李老師也參加了這個餐會 ,

時我正在國 , 據一位同學轉述 , 稱李老師現在過得很好 , 有一個當醫

生的兒子 , 目前她正在家含飴弄 , 享受天倫之樂 , 只是外型變得很多 ,

在街上見面也將不認識 !

 

  我說 , 這也難怪 , 畢竟已是六十幾歲的年紀 , 我們彼此又已四、五十

年未見 , 不過我倒想見她一面 , 但願下次的同學會 , 能親睹李老師的

新姿 。 不幸幾年後 , 却傳來李老師身故的消息 ! 看來我對李玉老師的懷

念 , 這輩子也只能留下那清秀又永遠年輕的倩影 !

 

 

 

3 ). 成大校園掠影 ( 2010 / 04 / 18 )

 

 

 

成大校園掠影

 

五十年 ! 人生可能只有一個五十年 , 能超過者太少了 !

 

五十年前 , 在成大念了一年書 , 雖然只有一年 , 但最令我懷念 !

 

 

 

一個月只要一百八十元的校內伙食費 , 吃得那麼好 ! 那麼愉快 , 令我懷念 !

 

一年之內 , 在校內的成功堂和校外的實踐堂 , 看了約一百部的電影 , 令我懷念 !

 

初中時的某位英文老師說 , 林語堂博士認為學英文的最好方法就是看外國電影 !

 

當年成功堂每周放映兩次 , 一場二元 , 校外的實踐堂也不貴 !

 

那一年約看了一百部 , 也包括國片 , 雖然英文沒有進步 , 但視野卻增進了不少 !

 

還有台南市的許多名勝古蹟 , 更令人懷念 !

 

 

 

昨天 , 四月十七日 , 與在高雄市的多年好友高醫師相約 , 到成大校園走馬看花 !

 

二十多年前 , 經過成大校園 , 好像曾到榕園和成功湖走馬一瞥 , 印象已模糊 !

 

以前念書時好像只有兩個校區 , 即勝利校區和成功校區 !

 

勝利校區的圖書舘仍在 , 而成功校區的古色建築也保存得很好

 

現在好像增為八個校區 , 從校圖看 , 面積約多了兩倍 , 新區到處都是新的建物 !

 

我們下午花了三個鐘頭 , 參觀了光復校區、成功校區與自强校區 ,

 

還喝了杯咖啡 !

 

 

 

光復校區的榕園與成功湖是一個很值得參觀的景點 , 更適合於大人與小孩同遊 !

 

這些巨大的榕樹群立在綠草如茵的廣大草坪上 ,

 

有如英國的格林威治標準鐘前之寬闊草地的氣派 , 令人流連忘返 !

 

成功湖規模雖然不大 , 但景緻有序 , 小橋流水 , 樹木翠綠 , 有江南庭園之風貌 !

 

 

 

成功校區大門內的建物已作為「成大博物館」的總館 ,

 

還包括了校園環境博物館 , 及院所系專業博物館群構成

 

「使整個校區成為一個大博物館!

 

總館內展示不少的古物 , 及成大的發展史 , 真是創業維艱 ! 預祝成為世界名校 !

 

 

 

自强校區是新校區 , 全部都是很新穎的紅色建築 ,  !

 

在這校區最引人注目的 , 我想是「奇美液晶教育館」!

 

館裡不但展示了液晶的功能 , 還結合了咖啡的藝術文化 ,

 

牆上掛滿了西洋名畫的複製圖畫 , 還有不少西洋名雕刻的複製品 ,

 

這些真跡原作 , 我想應該都收藏在「奇美美術館」!

 

 

 

使我想起這位成大老校友 許文龍 先生 , 在他的傳記裡的一段話 , 大意如下 :

 

一百年後 , 「奇美企業」也許不在了 !

 

但「奇美醫院」和「奇美美術館」一定存在 !

 

 

 

 

 

 

 

 

 

 

“ 成功湖“ 與 “ 榕園 “

 

半百歲月也匆匆    十八年華成老翁

巍巍榕樹遮大地    緩緩水波納蒼穹

 

 

 

 

 

 

 

4 ). 故鄉風情畫 ( 2010 / 11 / 03 )

 

 

 

故鄉風情畫

 

 

這幅畫是我的故鄉風情畫

 

有無數個高高煙囪的磚窯廠 ,

 

有向日葵的花海 ,

 

還有一棵古老的茄苳樹 !

 

這就是我的故鄉彰化縣的花壇鄉

 

 

 

自日據時代以來 , 我們花壇的磚窯廠即已聞名全台灣 !

 

主要是這裏山坡地的土質特殊 , 因此燒出來的磚塊品質特別好

 

記得小學六年級將畢業前 , 老師還帶我們全年級 ,

 

去參觀那座規模最大的磚窯廠 ,

 

當時興奮的心情 , 就如同年去高雄參觀唐榮鐵工廠的畢業旅行

 

由鋼絲快速切成的泥土磚塊 ( 未進火爐前 ) ,

 

就像那剛出爐的紅通通的長鐵棒一樣 ,

 

令人大開眼界 , 至今難忘 !  

 

 

 

這向日葵的花海是近年來才有的 ,

 

本畫的畫家趙宗冠博士 , 在他的畫冊裏有這樣的解說 :

 

「花壇鄉三家村 , 有一棵孤立於路旁的茄苳樹 ,

 

某攝影師將其四季晨昏農耕行人等不同景色 ,

 

公諸於雜誌 , 因而聲名大噪

 

其旁之田 , 有人種植向日葵作為休閒農場 ,

 

而近山處磚廠煙囪林立。」

 

 

 

茄苳樹與我們花壇鄉更有極大的淵源 !

 

我們花壇鄉在很久以前就叫茄苳腳 “ ( 台語發音 ) ,

 

小時候我們都是這樣稱呼 !

 

據稱這個地方 , 很早以前有一棵很大很大的茄苳樹 ,

 

當地的居民 , 習慣坐在樹下休息、納涼、聊天

 

茄苳腳這個地名就是這樣來的 !

 

後來為什麼會改為花壇 “ ? 這裏又沒有特殊的花圃 !

 

這個典故 , 說來頗為傳奇 ,

 

連我自己當年聽到時 , 都很難相信 !

 

 

 

是這樣的 , 當我年輕在故鄉執業時 ,

 

有一位常來看診的老先生 , 談起花壇的由來 ,

 

他說當年日本昭和天皇還是皇太子時 , 有一次來台灣遊玩 ,

 

坐火車南下 , 經過我們這個地方 , ( 當年的車速應該都很慢 )

 

他隨口問了身旁的服務人員 , 這是什麼地方 ?

 

這名服務人員可能是中部的台灣人 ,

 

就說出茄苳腳這個地名 , 並解釋其意 !

 

 

 

當時這位裕仁皇太子聽了之後 , 認為此地名不雅 ,

 

當場就給了一個新地名 ,

 

花壇就是這樣來的 !

 

這位老先生當年還很肯定的說 ,

 

真是一個多麼美麗的鄉野傳說 !

 

那已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 !

 

 

 

數年前 , 當我有一次走進了八卦山下的彰化縣文化中心 ,

 

那是一座由建築大師漢寶德教授所設計的紅色建築 , 樸實而典雅 !

 

在趙博士的畫展中 , 看到了一幅題名為花壇產業的畫作 ,

 

也就是這幅故鄉風情畫 “ !

 

在畫家的筆下是花壇產業 “ ,

 

但在我的心目中 , 卻是我的故鄉風情畫 “ !

 

這幅畫 , 終於讓我體會到花壇的真意 ,

 

滿園的花海 , 滿園的向日葵 , 一個充滿了希望的家鄉 !

 

 

 

感謝趙宗冠博士將這幅 " 花壇產業 " 割愛給我 ,

 

這是屬於 " 紙本礦物質膠彩畫 " 。

 

趙博士出生於我故鄉的隔壁村 。

 

他是一位傑出的婦產科醫師 , 早年取得日本醫學博士學位 ,

 

也是不孕症專家 , 曾任教於中山醫學大學 ,

 

他不但是一位學有專精的醫學家 , 更是一位名聞藝術界的美術家 。

 

 

 

故鄉的茉莉花

 

 

 

 

花壇鄉是我的故鄉 , 

這份 2011 / 10 / 17 日的蘋果日報報導故鄉的 " 茉莉花與磚窯廠 " , 

剛好人在台灣而有幸閱覽 , 不只相片拍得好 ,

文章也寫得文情並茂 , 覺得值得保存 , 故翻拍與抄寫轉載於此 ,

與同好共賞 !

 

感謝廖玉如小姐的好文章 , 周頌德先生的精彩照片 !

同時感謝蘋果日報的編輯團隊 , 編排了這麼美麗的版面 。

 

 < 原載 : 故鄉的茉莉花 ( 轉載 ) >   2011 / 10 / 17

 

 

 

 

 

5 ). 故鄉的英雄 - 義消隊長殉職 ( 2011 / 03 / 19 )

 

 

 

1日救3義消隊長殉職

 

  • 2011-03-19

 

  • 中國時報

 

  • 【吳敏菁/彰化報導】

彰化縣花壇義消分隊長蘇文項投入救災卅二年,奮不顧身、救人無數,太太、

大兒子、小兒子、和女兒的先生也都受感召,投入當消防員和義消,「消防

家庭」傳美談,蘇在四日一天內分別搶救住宅、工廠失火和救溺,不幸身亡

,英勇讓人太不捨,縣府決定協助入祀忠烈祠。

......

 

*   *   *

 

     我們故鄉的英雄 !

     ( 三十二載捨身的救災功德 , 換不回瞬間的劫難 !  )

 

        蘇文項先生與我成長在同村 , 早已是老鄉 ,

   他們全家也是我當年的患者與舊識 。     

        蘇先生僅小我幾歲 , 為人勤勞忠厚 , 身強體壯 !

 

        今為救災而遭逢不幸 , 令人鼻酸 !

        一日救三災 , 神仙也難為 !

        在搶救中 , 又被擔架撞到腹部 , 導至大動脈出血 !

        天道何存 ! 蒼天何在 ! 好人遭此報 !

        三十二載捨身的救災功德 , 換不回瞬間的劫難 !

 

   但他永遠活在世人的心中 ,

        他將入祀忠烈祠 , 永享馨香 !

        他已是人間的典範 ! 我們故鄉的英雄 !

 

        配樂   另一種鄉愁   古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方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