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汛舟  楊柳依依 )




                   

 

                                 ( 詩情畫意一海南三亞風光 )

 

                           有山有水有亭閣    無柳無舟無佳麗    

                           昔我往矣年少時    今我來思鬢已稀

 

                  (「昔我往矣」與「今我來思」乃向詩經借詞 )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昔我往矣 , 楊柳依依。」是我最近重讀約近三十年前所買的一本

書內的兩句詩 , 這本書名為「文學在台北」, 是由約三十年前余光中教

授等二十多位當代名家的散文選集 , 主題是描寫與感懷當年的台北城 ,

由洪範書店出版

 

      這對詩詞是在名作家胡品清 教授 ( 1921-2006 )的一篇文章裡 , 名為

「雙溪公園的古典」。她說幼時在詩經讀過這兩句詩 , 但不解「依依」

的精確意義 , 以後對這兩個字也不曾追個究竟這才讓我知道這兩句詩

原來出自詩經 , 而引起我的興趣

 

      剛好在二十多年前訂購了整套的「中國文學欣賞全集」也隨我們來

雪梨 , 由莊嚴出版社出版全套共有巨冊四十六本 , 有的甚至超過一千頁

, 可說包含所有屬於中國文學的精華 , 以前很少時間去動它 , 只當作文學

大辭典翻一翻 , 次剛好派上用塲

 

      這兩句詩是在詩經「小雅」內的「采薇」篇 , 分為六章 , 第六章如下 :

 

                「昔我往矣 , 楊柳依依 ; 今我來思 , 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 , 載渴載饑。我心傷悲 , 莫知我哀。」

 

        它的白話文是這樣 :

 

      想起我離家的時光 ,楊柳啊輕輕飄蕩 ;如今我走向家鄉 ,大雪花紛紛

飛揚。慢騰騰一路走來 , 飢和渴煎肚熬腸。我的內心多悽慘 ,誰知道我的

憂傷。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戍卒生活的詩 , 寫戍邊的兵士久歷艱苦 , 最後終得勝利

歸來 , 但已時序瞬變 , 物換星移 , 而覺觸景傷情 , 因此在歸途中追述戍邊

作戰時的苦 , 充分反映出征人痛定思痛的心情 。

 

      第六章 , 寫士卒歸途撫今追昔 , 因痛定思痛而更加悲傷 , 此章八句

最為感 , 是幾千年來傳誦的名句 。詩人因歸途的景物回憶起來時的風

, 無限感觸都因這一回憶而勾刮起來 , 真實情景和動人的音節構成强

烈的感人力量 。

 

      「昔我」四句曾被晉人謝玄目為三百篇中最好的詩 , 從曹植以下 ,

歷代詩人一再模仿 , 這絕不是偶然的 。

 

      清、方玉潤 (  詩經原始 ) : 「此詩之佳 , 全在末章真情實景 ,

感時傷事 , 別有深情 , 非可言喻 , 故曰 < 莫知我哀 > 。不然 , 凱奏生

, 樂矣 , 何哀之有耶 ?......」

 

        以上的賞析及第六章的白話文翻譯 , 均採自「中國文學欣賞全集」

第二冊「詩經」的「采薇」篇第二百三十二頁至第二百三十三頁

 

      本來我只想查看看 , 「依依」這兩個字在詩經中是作如何解說 ,

是却得到一個重大的信息!原來「昔我」以下的四句詩 , 竟是中國最早

最偉大的文學作品「詩經」三百零五首詩中最好的詩句 , 而「詩經」

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

 

      因此我就不厭其煩的把它的部份「賞析」抄下來以共賞

 

      由上面白話文的翻譯 , 「楊柳依依」意為楊柳啊輕輕飄蕩 , 因此我

想「依依」的意思可作為輕輕的飄蕩 , 隨風搖曳

 

      倒是我對「昔我往矣」有另一個想法 , 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解譯 :

「昔日的我已經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失了」然後接著「雖然往日的楊柳

依然是隨風搖曳( 飄蕩 )!」如這樣 , 這裡的「依依」就有「依然如舊」

之意。而對最後的兩句 : 「我心傷悲 , 莫知我哀 。」也有前後呼應之勢

, 因為他雖然凱旋歸來 , 但人物已非 , 現在的他已不是當年的他了 !


 

      他的「傷悲」則寓意於前面的兩句 : 「行道遲遲」與「載渴載饑」,

因原來純潔的他 , 早已隨著無情的征戰而消逝了!所以最後有

「莫知我哀 」!

 

      誠如清、方玉潤說 : 「真情實景 , 感時傷事 , 別有深情 , 非可言喻

。」

 

      詩歌是文學的最高境界 , 其精髓在隱喻於寫景及言物之中 , 即使是胡

教授也謙虛得不肯對「依依」這兩個字下注解 , 何況我這外行漢 ,

胡扯而已。

 

        我想值得考驗的詩歌之可愛處 , 也在這一點 , 我們可以依個人的感觸

作不同的解釋 , 當然時代的不同 , 也難有相同的看法 !所以這部世界上最

早的詩集 , 仍然歷三千多年而不衰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方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